日前,陶瓷资讯平台发布的《2019年陶瓷技术创新与趋势大揭密|装备篇》主要介绍了2019年陶瓷装备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下篇主要从色釉料、辅料等陶瓷原料的发展动向来分析瓷砖产品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釉面砖市场变大,釉料市场逐步扩大。远大制釉总经理彭湘晖向陶卫网记者坦言,目前,全抛釉的升级成为热点、难点,也就是釉料内在品质的升级,即更哑、更柔、更硬,这也是瓷砖的技术创新方向。以前通过工艺改变,如喷墨渗花、瓷抛等,但发现此路不通,最终还是要提升釉料本身,对于釉料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会。 陶莹新型材料总经理全春辉从两个方面谈了釉面砖的发展趋势:
第一,釉面砖从单纯的通透美观到提升了耐磨、防滑、强化等物理性能,既满足了更多消费需求,又是一个技术难点,是釉料技术企业努力的方向;
第二,在釉面砖的功能性方面,通过一些纳米材料和稀土材料的导入,做出功能性的健康生态瓷砖。
“现阶段,釉面砖主要往大理石瓷砖、现代仿古砖等方向发展。低光度的柔抛大理石和仿古砖+干粒产品将会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热点方向。”简捷科技董事长黄杰如是说。他认为,如何让大理石产品满足柔光的装饰效果,同时又达到防污使用效果是目前的难点问题。干粒+柔光产品将回归自然美,从大自然中找寻到产品的设计风格与技术创新也将成为一个风向标。
此外,行业资深人士贺彦荣透露,近年来,数码釉料及干粒的探索有所突破,2019年将会开始应用。
当前,瓷砖产品相当丰富,创新难度大。特别是瓷片和全抛,花色创新难。有行业人士认为瓷砖的创新方向之一是看不见的坯体,用布料技术做差异化产品。
关于这一方面,博晖机电副总经理陈海坚也谈到,2016年是坯体着色元年,湿法与干法的坯体着色工艺并存,并日趋成熟。然而,坯体做文章,难以实现表里如一,市场上讲的假通体。他预测,一方面,数字化布料初步实现坯体大纹理的表里如一;另一方面,仿古砖布料工艺告别单一的喷墨打印效果,而是工艺的叠加效果,以实现更趋向自然,更逼真。 谈到传统工艺的复兴,金鹰无机材料营销总监杨健认为,传统对干粒、熔块混合在一起做出来的产品属于小众化,是拉开品牌差异的个性化产品的方向。此外,现在通体大理石瓷砖的技术还会继续发展,而且将会越做越好。随着设备改进、新材料的应用、新工艺的应用,瓷砖产品会逐步完善。人工大理石超越天然大理石是发展趋势,也能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石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对于瓷砖产品的发展方向,大鸿制釉高级工程师李家铎总结,大板、通体大理石、喷墨打印都不再新奇,“新”、“奇”技术基本没有形成,新的技术方向应该会在功能拓展和增强方面,发泡陶瓷走热,结合装配式建筑推广加快,发泡陶瓷隔墙板有望成为新的竞争阵地。另外,防滑陶瓷砖相关的两个国家标准,一个已经实施,另一个有望2019年发布,防滑陶瓷砖因其安全性提高,应该会有所增长。 陶瓷辅料助力行业绿色发展 增强剂:“增强、解胶”两用难实现
目前,对于陶瓷行业来说,如果增强剂能够增加泥土的强度、加快泥浆的流速,即可以增强,又可以解胶,那就突破了行业的瓶颈。杨森化工总经理江正耕坦言,“如果能够突破的话,就等于一种产品可以两用,那会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进步。”
江正耕进一步解释,一方面,可以减少减水剂的加入量;另一方面,增加强度可以减少塑性泥料添加量,实现窑炉快烧,为陶瓷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在泥浆流速方面不断钻研和测试。对于增强剂产品,相信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将会朝着既增强又解胶的方向去发展。他介绍,杨森化工推出了一款新型特效增强剂,强度稳定,几乎没有粘度,不对泥浆流速产生影响,所以,市场反响较好。
针对陶瓷产品规格增大的趋势,威豪特陶瓷辅料总经理张俊峰透露,其公司开发的高效增强剂系列产品可以有效提高生坯强度和干燥强度,减少砖坯破损,提高成品率,在金牌亚洲陶瓷的1620×3240mm陶瓷大板中使用效果良好。
当前,陶瓷企业选择的优质泥砂资源越来越少,泥砂的波动性增大,在环保趋严的大形势下,出现污水越来越难解胶等难题。张俊峰认为,陶瓷辅料企业须加大研发力度,使用优质原材料,确保解㬵剂产品的稳定性,解决客户的难题。其公司开发的釉用液体解胶剂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的效果,被众多陶瓷生产企业和釉料供应商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谈及陶瓷原料,恒润丰有色金属总经理潘瑞峰强调,氧化锌现在处于市场需求向低端低价低质发展的反常阶段。但未来的趋势还是高质量和稳定。以此为出发点,设备用不锈钢杜绝铁锈杂质,原料以固定稳定供应原料保证质量。未来,更高质量的99.7会越来越多人用,成为主流产品。 陶瓷企业进入过冬模式 上下游企业成命运共同体
“对于大部分原料商特别是釉料公司来说,2018年是资金非常紧张甚至亏损的一年。”彭湘晖感慨。 2018年,瓷砖销售断崖式下跌,行业大面积提前停窑,以及倒闭。这无疑令陶瓷上游的原料企业处境艰难。彭湘晖分析,“有行业大咖说‘2019年是不确定的一年’,我完全同意。‘不确定’表示如果国家在金融、房地产政策上没有大的调整,不放水漫溉的情况下,2019年陶瓷行业必将延续2018年的跌势,甚至不少人判断是‘更差’。在这个判断的前提下,我相信大部分企业会收缩战线,压缩成本,甚至裁减人员,进入‘过冬’模式。” 当前,陶瓷行业下滑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通过加强管理、产品创新来应对,但也有企业动歪心思,千方百计把风险向供应商转移,甚至这种现象已经有效仿蔓延之势。“但我相信,越是艰难的时候,那些信誉好、供应链管理好、善待供应商的陶企在此时优势更大,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上会显现出巨大的优势。真正把供应商纳入自己经营、研发的一环,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彭湘晖说。 关于釉料企业与陶企的共同发展,全春辉提了建议:
第一,由于陶瓷企业需要的不单是材料及相关服务,而是整体服务。所以,作为釉料企业,现在不仅要考虑釉料产品方面的服务,而且要考虑陶瓷生产的全面技术支持、陶瓷产品优等率等;
第二,现在陶瓷企业与釉料企业的粘性不断增强,令釉料企业的生存空间增大,同时,釉料企业也感觉到责任重大。所以,在技术创新方面,建议釉料技术公司、设备公司、设计公司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努力,为陶企协同创新,为高端企业提供私人订制的新产品系列开发。
李家铎预测,2019年的陶瓷行业颓势难挡。除了国内经济原因外,还有中国企业高速扩张国际市场的原因,可以从陶瓷原材料、陶瓷机械的出口增速看到关联性。当然进口砖的快速增长也是一个国际扩张的后果,因为国内贸易商不只是做出口,出口不好做就会做进口。他建议,国内企业要不断练内功,提高生存能力。要习惯低速增长运行,或者要能正视衰退。 当下,陶企和原料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2019年3月1日,《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将正式实施。可以说,环保政策的逐步规划推动了建陶行业环境治理的再一次转型升级。
奥瑞斯环保总经理刘燕锋坦言,2019年,在政策的推动下,环保将继续收严,这是趋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在陶瓷生产环节上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陶瓷生产制造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其环境治理解决方案也是从整体去严谨考虑的,末端加强治理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减少产生,以科学技术为对策,全方位协同治理,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刘燕锋强调,“2014年,污染物排放修改单出来,建陶行业都在为环保而伤透脑筋。如今,广东地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正要实施,目前《广东省陶瓷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调整为20mg/m³、30mg/m³、100mg/m³,但经过了多年对陶瓷工业污染物的治理,陶瓷行业也能从容应对。因为整个行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提升,也有不少超前的企业将排放标准降低到超低排放标准,将环境治理先行在标准之前,以更环保、更低耗、更低排放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他透露,他们通过消石灰作为脱硫剂集中处理烟气,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控制在10mg/m³、10mg/m³、80mg/m³,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降低排烟湿度温度,做到零白烟排放,正往“无烟工厂”方向继续努力。